学术活动
科技期刊
当前位置: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 | 学术活动
省纺织工程学会周洪溶理事长一行赴徐州沛县纺织企业调研

5月28-29日,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周洪溶带领学会专家陈忠、王晓萍及秘书处全体人员赴徐州沛县纺织企业进行调研,开展会企对接活动并座谈交流。徐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宋恒、学会部四级主任科员王军,沛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韩方兴、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惠通、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磊等陪同调研,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颂出席调研座谈会。

周理事长一行先后走进徐州沛县纺织企业了解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技术创新应用等情况。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沛县棉纺织产业基础扎实,企业集聚发展。当地纺织企业数量可观,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占比较大,并拥有多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同时当地大多数企业已完成智能化改造,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微信图片_20250603143857.jpg

徐州市贝德利纺织有限公司是以棉纺纱制造为主的民营科技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棉纱、混纺纱、纯化纤纱、棉布的加工和销售,并拥有货物进出口业务资质。此外,还涉及产业用纺织制成品生产、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面料纺织加工、棉花加工以及针纺织品及原料销售等业务?。

徐州市华晟纺织有限公司以生产各种规格环锭纺、赛络纺、赛络紧密纺的粘胶纱线,莫代尔纱线,莱赛尔纱线,Z/S捻强捻纱,竹节纱,粘胶莫代尔混纺,粘胶莱赛尔混纺等品种。2021年公司粗细络联智能化车间,被评为省级“智能纺织加工车间”,走在了市场前端。

江苏腾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响应传统纺织产业提档升级、由传统产业、特色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优势产业的战略要求,主动探索“智改数转”路径,大力引进自动化、智能化、节能型进口设备,组建一流智能生产流水线,实现了粗纱、细纱自动链接络筒功能,大大提高了成纱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用工数量和能耗。

江苏五誉兴旭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差异化、功能性纱线研发与生产。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纺纱设备,主攻莱赛尔混纺、紧密赛络纺等新型纱线产品,广泛应用于高端服装、家纺领域。通过智能化改造和产学研合作,企业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其创新研发的高支数混纺纱线在柔软度、强度等指标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产品远销海外市场,为当地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江苏五誉兴誉之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沛县一家规模较大的纺织企业,公司配备了国内外先进的纺织设备,有环锭纺、赛络纺、紧密赛络纺、涡流纺及包芯纺。主要经营各种规格的人棉、涤纶、莱赛尔纯纺及混纺纱线,以高品质的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深受客户青睐。

江苏五誉兴华之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高品质紧密赛络纺、环锭纺、涡流纺纱线,公司经营范围为生产和销售环保黏胶、莱赛尔等各类纤维素纤维不同比例的纯纺或混纺优质纱线。采用先进的纺纱生产技术及装备,纱线通过5G+互联网数字化车间不断走向产品线和市场端。

微信图片_20250603143903.jpg

29日下午的座谈会由沛县科协惠主席主持。周洪溶理事长介绍了江苏省纺织产业链基本情况,列举了产业发展亮点与特色领域。她指出,当前纺织行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消费需求升级等诸多挑战,但沛县企业以技术突破为抓手,在差别化纱线的研发、智改数转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调研,深刻感受到沛县纺织产业蓬勃的发展活力、企业创新的强劲动力以及地方政府对产业升级的高度重视。下一步,学会将通过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助力沛县纺织实现关键技术攻关,同时,用好学会职称评审职能助力沛县人才梯队建设上再上新台阶。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颂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就推动沛县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谈了三点意见:一是强化需求导向,深化产学研合作,企业要进一步梳理技术需求清单,主动与省纺织工程学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二是突出创新驱动,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相关部门要深化专家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常态化的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三是加强人才保障,夯实产业发展根基,通过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端纺织人才落户沛县,加强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企业输送更多实用型技术人才。

微信图片_20250603144111.png

与会企业代表与学会专家在前期征集的技术需求基础之上交流了企业生产经营及如何实现产品差异化占领市场等议题,两位专家梳理了全省棉纺企业产能的分布,列举行业标杆企业及特色企业的做法,结合调研情况就转型升级、加强基础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秘书处李梅副秘书长、魏新主任分别介绍了学会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标准制定、产学研资源对接、人才举荐、科技成果鉴定、高级职称评审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职能工作,希望企业可以借助学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本次活动是围绕"科创江苏"专项行动计划的具体落实,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实践。通过学会的科技支撑、政府的政策引导与企业的创新实践,三方将形成长效联动机制,共同破解技术瓶颈、优化产业生态。未来,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协同各方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纺织行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江苏纺织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